本帖最后由 曹月清 于 2018-11-20 20:26 编辑
小城的街灯 文/曹月清
由于工作的原因,这10多年来,不管是冰天雪地,还是电闪雷鸣,我总是和相同境遇的人一样,在小城街灯的照耀下,周一凌晨5:00出门,去赶从银城到星城的第一趟大巴。遇上休息的日子,下了班,在小城街灯的照耀下,返回到银城这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。 我也羡慕那些不费吹灰之力,可以随时居有定所、工作稳定,而且收入可观的人们。但羡慕归羡慕,总是要自量力的。也常回味以前在国企未被全员下岗前的激情澎湃的岁月,那时收入虽然不高,但干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心和奋斗的精神状态和心境,与下岗后完全不是一个概念。也许在国企时最起码的,不用考虑有无钱去买房、供小孩子上学、给看病等这些最基本的问题,可以潜心干所谓的事业。自从被国企改革下岗后,为了生存,只能被迫去帮资本家打工,任由其榨取剩余价值了。也就出现了如我们这些妻离子散、颠沛流离,每周起早贪黑在两城之间穿梭的群体。 常这样奔波,家人或朋友总是提醒:天黑路远,出门注意安全。但生活就是这样,久了就成了一种可以接受的习惯。为了生计来去匆匆,日子这样平平淡淡过着,一晃就是10多年。 偶尔,单位的同事问我:“这样跑来跑去的累不累啊!在星城买一套房啊,就不用两头奔波了。”我总是摇摇头,两手一摊地说:“我也想啊,但……”后面自然是没有了钱的底气。大都城的街市的灯最透亮、最吸引人,还是要有资格去消受的,穷也要穷的有骨气。 其实,银城与星城之间不足一百公里的距离,高速也就个把小时的车程,和北上广这样的大都市比起来算不了什么。从北京一环到五环若是塞车,所花费的时间不是这个数了。10多年前没少在京都流浪,以京都的中关村南大街为起点,满城的跑,尝尽了大都市那种熙熙攘攘、车水马龙的滋味。吸够了京都疯狂的雾霾,那时真想及时回小城清清肺,润润喉。还有京都夜晚的灯特别不爽,那光亮总和没睡醒的人一样,总是睡眼朦胧。 当从京都或星城这些本不属于自己的大都市,回到银城这样的四线小城,似乎有了一种解脱的愉悦。感受特深的是,看到小城夜色中的街灯,总能享受到小城夜晚的宁静与舒适;在身心疲惫后的归途,总能感受到一丝温暖;在凌晨出门赶车时,总能看到一点希望的慰藉。 也许有人会说,你这是微躯贱命。我想,确实也是。大都市多好啊,至少获得更多利益或享受到那些繁华。我可没这样的福分,本是农村的泥脚杆子,要不是80年代初那玩命的高考,也许少有机会离开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土地,吃上所谓的“国家粮”,还分配到了国企。不过好景不长,十多年后,国企的“铁饭碗”打碎了,只好在上有老下有小时,端着一个破碗在外流浪。也许这就是命。 其实,我是个喜欢宁静的人,特别喜欢夜色里小城的街灯。 在小城街灯下,当我看到成双成对的情侣出现在视野里,我会觉得特别温馨。他们撑起的雨伞笼罩着一个个不同的小世界,雨伞下面也许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。寒冬,当他们依偎着前行时,凛冽的寒风似乎迷失了方向。在风雨天,小小雨伞撑起暖暖的气息,会让人心里产生羡慕。 在小城街灯下,当我看到那些行动不便的人被不相识的人牵扶着有序横过斑马线时,当我看到那些汽车驾驶员主动停下来避让行人时,当我看到盲人专用道上不再停有汽车等障碍物时……会感到十分的温暖。 在凌晨的街灯下,当我看到环卫工人们,默默地清扫那长长的街道,当我看到小商小贩们,推着三轮车或板车或骑着自行车朝着服务的目的地前行时,当我看到下夜班的工人们,匆忙往家赶时……他们朦胧的背影,常让我感受到他们比我勤劳、比我辛苦、比我伟大。 此时,我总感觉小城的街灯,格外的明亮,格外的温暖,格外的美丽! 暂且用《小城的街灯》这不成熟的小诗作为拙作的结尾吧。 小城的街灯亮了 好似透亮了无数天上的明星 小城的街灯亮了 不再是夏夜里微茫闪烁的萤虫 我想那闪亮的天空 定然没分富人和穷人的街市 天街上公平徜徉的群仙 定然是小城所有人的向往 我想小城所有人的此刻 定然梦想到天街上去云游 不信,请看那颗流星 正提着灯笼朝小城奔跑
|